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浙江经济网(http://www.cezj.net),了解浙江,发展浙江。浙江经济就在浙经网。。
当前位置: >浙江浙经网 >综合商讯 > 正文

用“码”赋能网络生态的数字人码链模型

时间:2022-01-10 09:44 来源:中华网

  在2020年12月的第六届中国物联网标识行业大会上,曾就如何保证产品真实,给予消费者信任,展开过用“码”赋能物联网生态的讨论。这一讨论,是在互联网虚假信息泛滥的乱象,已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的背景下展开的。

  被虚假信息严重破坏的互联网生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分庭抗礼的“双层社会”。借助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工具和信息媒介,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交流渠道被完全打通,信息可以在两个空间来回自由穿梭。在双层社会,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这极大强化了个人的信息主体地位,网络作为目前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给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诸多便利。但由于互联网的世界是基于IP的虚拟网络空间,兼匿名性,无法与真实世界一一相对应,所以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且愈演愈烈,各类虚假信息在网络空间的泛滥,使得互联网俨然成了虚假信息的逍遥之地。如刷好评、刷点击量、刷转发……甚至直接用外挂程序造假,诸如此类现象,在网络上屡见不鲜。

  网络数据造假存在于各行各业,并已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中,滋生出巨大的数据造假的黑灰产业。网络数据造假破坏了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导致数据指标失真。以信息为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损害个人、组织形象名誉、企业商誉,造成网络空间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层出不穷。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不仅危害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还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具有很强的蛊惑性、误导性和破坏性的网络虚假新闻,不仅直接扰乱了传播秩序,混淆是非、误导认知,而且还破坏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些别有用心、蓄意编造的假新闻,更可能催生社会不安、恐慌情绪,甚至引发恶性冲突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在融媒体时代语境下,复杂的传媒生态环境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传媒技术的变革带来了生产模式、传播模式和传播格局的巨大改变,而这种技术维度和体制维度的变革,也为网络虚假新闻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曾经对一起网络散布虚假信息案进行了审判。在该案中,案犯刘某只花费了760元,就通过案犯马某这个网络推手找水军把自己编造的虚假内容炒作成了5.4亿阅读量的爆款话题。案件背后,靠“养号控评”虚增流量的灰黑产业链浮出水面。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虚假流量生意的整体规模已达千亿元之巨,遍及各大互联网平台。从浏览量、点赞量到交易量,一切皆可刷,严重破坏了互联网生态和经济秩序。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信息及数据不可信了,那么“垃圾进来,垃圾出去”大数据行业也就没了“基石”。网络数据虚假繁荣的背后,潜藏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泡沫和风险。

  相关机构汇总了网络虚假信息的四个特点:

  其一、虚假信息借网络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传统媒介时期,虚假信息传播的范围是比较有限的,尤其是非全国发行的报刊和地方电台、电视台,即便它们刊播了虚假信息,其传播范围往往只在一定区域内,即使有一些人际间传播,其速度也相对缓慢。而在网络时代,任何传统媒体上刊播的虚假信息,则容易借助网络不胫而走,迅速传播。

  其二、虚假信息发布成本低、传播主体泛化。自媒体的到来,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成为信息传播者,信息传播主体泛化。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个体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它使人们之间通过网络构成了网际关系,并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促进了网络社会系统的形成。而网络身份的模糊性和信息发布者的匿名性有利于信息发布者逃脱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这是造成网上虚假信息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网络信息发布几低成本也助推了虚假信息的泛滥。信息发布者不需要核实身份,网民只需简单注册,在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的前提下,可以在各类平台上发布信息。

  其三、虚假信息传播呈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网络虚假信息之所以快速传播,这与网络传播的模式分不开。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站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站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一方面,在网络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者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还有许多受众和网友的参与。这让信息传播形成了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虚假信息便在这张“网”中迅速蔓延、传播。

  其四、虚假信息在网络时代更具有“传播力”。一般说来,虚假信息比真实信息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因为真实的信息受客观事实的限制往往接近生活的真实,而虚假信息则脱离客观事实进行虚构,可以更稀奇,甚至更怪异,更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因而更能为媒介和受众关注、传播。传统媒体因有内部审稿制度和“把关人”,可以过滤掉不少虚假信息,而在网络传播结构中,每一个网友都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虚假信息因其更容易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往往就更容易被传播。

  互联网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石是真实活跃的用户和信息。如何多措并举、精准治理,从源头、交易链条等多方面着手,有效打击网络黑灰产业链,不断压缩其生存空间,助力网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除了在法制和监管上须与时俱进外,还需建立起杜绝网络虚假信息的信息化生态空间,依靠信息技术来识别虚假信息、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

  码链建构的数字人网络新生态

  二维码是互联网将后端蕴藏的丰富资源带到前端,以及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互联网经济的O2O商务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场景:一是线上到线下,用户在线上购买或预订服务,再到线下商户实地享受服务;二是线下到线上,用户通过线下实体店体验并选好商品,然后通过线上下单来购买商品。广义的O2O就是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未来O2O的发展将突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虚实之间的深度融合,其模式的核心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链中的低效率环节。O2O的核心价值是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渠道各自优势,让顾客实现全渠道购物。线上的价值就是方便、随时随地,并且品类丰富,不受时间、空间和货架的限制。线下的价值在于商品看得见摸得着,且即时可得。

  O2O应该如何把两个渠道的价值和优势无缝对接起来,让顾客觉得每个渠道都有价值。这在互联网现有的商业模式中尚未突破。为此,才给一些互联网巨头,尤其是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实现垄断提供了BUG。

  《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一书中阐析的码链数字人物联网生态模型,搭建的是一个以人为基础的去中心化(或者说泛中心化)生态体系。码链让每一个人,每一块土地,都能够成为联网接入点,秉承着“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来创造构建全社会的价值体系,彻底摒弃了互联网中心化垄断,流量为王的模式,为人类社会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人物联网网络新生态。

  码链为每一个数字人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价值传递网络,即价值链。“价值链”指的是用户基于二维码数字身份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我们可以把这个网络看作是Facebook的升级版。大家都知道,Facebook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很大体量的用户和市场,影响面非常的广泛。但是Facebook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它是中心化运作的。这对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非常的不利。在此之前,Facebook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数据泄露问题,为此美国政府也给Facebook开出了一张50亿美元的罚单。但是监管和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数据泄露,因为网络隐私问题是根植在传统互联网基因之中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通过新的生态模型重新搭建一个信任网络,并通过二维码加密让每个人都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自从有了网络之后,信息传播的价值就会被凸显出来。传统网络平台如是,而基于码链网络的价值链体系亦如是。价值链借助码链网络就可以搭建一个去(泛)中心化的价值传播体系,只要是拥有数字人身份的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不会被算法拒之门外。而价值传播的收益是通过智能合约所运行的,所以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当然,在价值链系统中,商家们发布广告是有条件限制的,这条件就是商家用户必须在自己所绑定的账户中存有一定数量的元宝,一旦传播合约生效,系统就会按照智能合约把相应数量的元宝,分发给传递者。

  只有传播体系还远远不够,因为“价值链”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商业应用。让我们来看看基于码链生态模型的价值链是如何运作的?

  由于价值链是在码链网络上搭建的体系,所以价值链能够让所有的信息公开透明。一方面,每个数字人用户都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所以个人信用信息都能够在系统上面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资金、产品质量、物流信息等数据都可以在网络中公开,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买卖双方的权益。在传统互联网上,欺诈问题之所以频繁发生,主要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码链生态体系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所有的数据都公开透明的展现在大家面前。这种情况下,欺诈问题自然不复存在。信用成本的降低,自然能够提高商业运作的效率。所以在价值链中,数字人用户可以构建一个信用度更高的商业网络。

  传统的金融模式存在的巨大弊端,在于资金吸收能力相对有限,且财富分配极为不均。资源优势者可以通过信息不对称,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而码链生态模型则可以通过去中心化金融打破这一桎梏。首先,价值链的出现可以把更微小的价值连接起来。只要你拥有一条价值链,那么就可以通过它享受到金融服务;其次,基于智能合约,价值链能够让财富的分配更加公平、透明,让资本的流动率更加的高效。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基于码链体系的金融系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价值链的运作提供了扎实的金融基础。从数字身份到价值链,再到我们正在快速推进的产业码、地球码落地,大家可以看到码链生态模型搭建的一个多维度立体商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真实的商业经济,也有虚拟的金融服务。而码链生态模型的出现,让这两者实现了有机结合,让价值在实体和虚拟之间自由流动,无缝衔接。

  “扫码”实用专利技术应用到商业中,可实现在没有后台服务器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一侧,通过扫码完成“快速选择、快速决策、快速购物、快速离开”服务的提供。以此扫码专利技术为起点的“扫一扫”码链专利池的组合专利技术,为数字社会的商业带来了“二次革命”。

  在一个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全新的物联网时代。基于“扫一扫”的码链技术,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

  码链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互联网的被动经营模式,实现了真正的去中心化。每一次的扫码接入,就代表着这次链接将发行人所提供的服务和扫码数字人相连接起来,通过相互交换数据使得相应数字获得它所需要的服务。而所有数字人获得的服务,以及每个服务相连的数字人,从两个维度构建出一个以人为本的全新的数字人物联网新世界。而在传统的互联网的世界里却只有一个IP,没有5W元素。

  为此,发码行在不同产业领域打造了产业码服务体系。产业码是在特定细分领域内,利用“码链云平台”技术功能发行的多达3000个以上特定产业“码”。产业码拥有集信息检索、信息生成、信息传输、电商支付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云服务功能。有了这个“码”,就可以直接进入“码链云服务”平台,完成多功能码的接入,成为“码链云服务”平台上的“数字人部落”成员,谁也甭想垄断。

  码链是以扫一扫码接入形成的链条,每个“码”都代表着每个个体在5W时空的行为,所以“码”是一个接入方式,而码链则记录每个个体DNA的行为,这个行为所形成的行为交互记录相叠加而形成链条。利用码链式信息结构来验证与储存信息数据、利用分布式的网络来生成和更新信息数据;利用“码”的唯一性来保证信息数据的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智能合约来操作数据转化的一种全新分布式基础架构。“码链”不仅可以记录所有过去发生过的链接,同时也可以记录下那些根据人的意愿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链接,从而杜绝了违背人们意愿链接的发生,并且还能够挖掘出人们需要的潜在服务。在商业活动中,可实现从营销到成交的全过程追踪。

  在码链体系里,码用来标识数字人的行为,不同于互联网的是码链的“码”含有5W的行为,不仅是数字人对外服务的邀约,同时也是接受别人服务的入口。而扫一扫是基于扫码链接,应用光取代电的网络接入及码链区块的分布式记账等,是目前码链网络的前沿技术之一。扫码交换支付信息既可靠,又安全。被支付方和支付方的硬钱包之间的信息传递完全依靠扫码进行。即使在互联网服务非常弱的国家和地区,依然可以通过离线支付,实现统一发码管理的功能。区块链技术拥有的可访问性,可信性的特性,以及分布式治理的特性,在目前阶段,是创建一个开放安全的码链技术网络的强大支撑技术基础。

  统一发码不仅解决了各类二维码的互联互通问题,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基于扫码链接的价值(WEI,Who Entangled Index=“与谁纠缠指数”,即区别于硅基文明的碳基文明核心价值)的统一管理和价值评估。从而为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在机器人帝国主义时代,提供了如何组织民众对抗机器人提供了思想理论的武装与实践落地的工具。

  码链体系利用分布式的信息储存来保护用户身份,且用户只能根据对应的码发布信息,保证身份的唯一不可篡改性。因此,这是现有的电商平台无法达到的安全和防篡改识别高度。

  “链”是码链系统的精髓。码链最伟大的地方就是:真正将所有的要素链接在一起。再辅之以共识的目标与环境,共同构筑成了一个完善的码链系统。码链的分布式网络结合智能合约,解决了许多目前信息网络的硬伤。这均得益于扫码技术,加入码链体系,可以实现交易各方的信息实时同步,分布储存,在交易信息入账的同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交易的验证比对,并基于时间轴确保交易记录不可被篡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