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农信:助力剪纸匠人传承匠心
刀走游龙,纸花飞泻,寥寥几刀就可以勾勒出各种精致形象,齐天大圣在王文起的刀下活灵活现、富贵牡丹在他的刀下绽放吐艳。他笑着调侃“你说我算不算是个‘刀客’”。
体验派匠人
阜城剪纸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经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成,典型的“北方派”工艺。

王文起剪纸作品:西游记
陈集村是阜城剪纸的发源地,这个有着两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从事和剪纸相关的产业。王文起早已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学艺”的,打从记事儿起,小刻刀就没离开过手,因为他是阜城剪纸第一人王万田之子,自幼酷爱剪纸艺术的他,尽得其父真传。只要一拿起小刀,立马就来了神采,这样的匠人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是个十足的“体验派”。
“工业革命”
为了不让阜城剪纸这项技艺失传,王文起前后带过十几名徒弟,不少徒弟都走上了创业之路,而他本人也是陈集村第一个开起剪纸作坊的手艺人。
和许多老手艺人一样,王文起的作坊也经历过“工业革命”。激光刻印技术的兴起,几乎让过去的“慢工出细活”成了一句笑话,无论图样多么复杂,机器一开,几分钟就完成了,每天生产百十来张复杂剪纸毫无压力。
“机器是好东西,可以用来挣钱,但不能用来偷懒。”王文起如是说。机器提高生产效率,能让更多人通过剪纸发家致富,这一点他从不反对,但工业化剪纸的普及却让不少人起了“偷懒”的念头,不再练习手艺,也不再创新花样,机器一开就等着剪纸出来。

手工剪纸,自有机器不可取代的魅力
“其实这一行做久了,哪幅(作品)是机器的一眼就能看穿。”激光刻印,纸上总是难免有一圈深色的印记,行家叫它“糊边”。更为精细复杂的作品容不得一丝“糊边”的存在,所以市面上最贵、最精致的作品,永远是手工的。
“现在‘懂行’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订单里面很多都要求必须纯手工,机器的不要。”讲到这里,王文起还说起了一件趣事。“有个公司做旅游纪念品,要求纯手工,我交货之后他们不相信这么精致的东西是手工刻出来的,让我立马过去给他们现场制作。我就带着工具去了,表演完人家一看,直接把我当成一个‘旅游景点’,让游客来看我刻纸……”
两个难题
饶是剪纸大师,也遇到过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资金。每年春节前后,都有大型订单,这个时候的订单不但数量多,更要求装裱精美。装裱原料价格不菲,一个好的画轴成本可能就要几十块钱,每次进货要压上几十万再正常不过,但订单货款从来也不会当时付清,点收、验货、初期销售……等客户来给作坊结账,少说也要一个月左右。
“说实话,我们不缺钱,缺的是‘周转’,每次到大量订货的时候都发愁……”直到中和农信的业务覆盖到了陈集村,和王文起一样的作坊都解决了这个难题。
“特别方便!订单一来,我就给中和农信的客户经理打电话,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特别方便!”王文起有点激动,“中和农信是真真正正为我们服务的,这个村里除了我,还有好多户做剪纸生意的,都在中和农信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
第二个难题,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耐心学这门手艺,王文起想让让更多年轻人都能爱上这门艺术,把它传承下去。现在,只要有年轻人慕名而来,王文起都会非常热情为大家介绍这门传统技艺,还会现场教学。
“我也希望中和农信帮我宣传宣传,让更多人可以喜欢上剪纸,让这门手艺能发扬光大!”
展望未来,中和农信将不忘初心,立志做农村基层服务的坚守者,依托20多年来服务农村市场的实践与经验,深化服务内涵,激活农村资源,满足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用户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产能力的需求,使“助农”服务真正落实到山水之间、百姓身边。
- ·希尔顿集团将参与 Starlab 空间站宇航员
- ·云南省十二届民运会“东巴文化展”盛大开
- ·共同抗疫!中食安供应链管理集团再捐物资
- ·影片《绝壁天渠》将在七星关区开拍
- ·同舟共济抗击疫情,贵阳花园烧烤捐赠爱心
- ·持续深化“最佳职场”承诺,希尔顿集团大
- ·山娃娃合唱团原创歌曲20首以上,《新竹词
- ·荷塘月色音乐中心音乐教师团队前往观山湖
- ·东莞铜仁协作丨签了贵州先锋人人力资源有
- ·平安养老险贵州分公司陪同省医保一行到黔
- ·征集令丨 #享趣毕节#摄影作品征集大赛,
- ·第十六届中国品牌节闭幕 7日C创始人汤文
- ·燃爆现场!第二届正安吉他音乐节暨繁星舞
- ·为消除女儿对近视手术恐惧,母亲亲自摘镜
- ·牙医父亲为了女儿防近视决定做“全飞秒”
- ·平安产险安顺中心支公司开展消费者权益保